陈海新先进事迹巡回报告会成员来上海中医药大学

时间:2008-01-21浏览:16设置

 

116,由上海市委宣传部、市科教党委、市卫生局和浦东新区区委联合主办的陈海新同志先进事迹巡回报告会在上海中医药大学举行首场演讲。报告会结束后,在校党委副书记王群,校党委常委员、宣传部部长徐强等的陪同下,报告团团长、市委宣传部宣传处副处长尼冰,报告团领队、浦东新区区委宣传部部务委员李幼林,市卫生局新闻宣传处处长王彤,报告团成员陈海新生前的同事、浦东新区周家渡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生周鑫,陈海新生前的患者代表、浦东新区德州中学教师萧如栋,陈海新的母亲吴银超女士,率先报道陈海新事迹的《新民晚报》记者鲁雁南等参观上海中医药博物馆举办的“‘轮椅上的天使’――陈海新实物图片展”。在观看陈海新实物等展品时,曾与这些实物朝夕相处的吴银超十分激动,一一指点,向尼冰一行介绍陈海新不平凡的点滴事迹。

200712月,为纪念“人民健康好卫士”陈海新,更好地学习、弘扬陈海新精神,上海中医药博物馆举办为期5个月的“‘轮椅上的天使’――陈海新实物图片展”。展品由陈海新父母陈介亮、吴银超以及周家渡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捐赠和借展。陈海新实物图片展有17块展版和5个展柜,展版的主要内容有“前言”、“陈海新生平年表”、“陈海新获得荣誉称号一览”、第一部分“天道酬勤”(跨过人生之坎、勤奋刻苦求学、“最美丽的星星”)、第二部分“轮椅天使”(献身岐黄事业、践行“大医精诚”、社区悬壶济世、用药廉验惠民、医术精益求精、医术精益求精、“轮椅上的天使”、最后一缕烛光)、第三部分“精神礼赞”和第四部分“天使之歌”等,展出陈海新童年、少年、大学读书和参加工作的多幅图片,展出陈海新参加1988年上海市普通高等学校招生文化考试准考证、参加大学英语四级考试CET4准考证,大学学习期间的《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和《中医病因病机学》等教材、《中医内科多选题集》、《中医文言修辞》和《金匮诠释》等教学参考资料,内经笔记本、伤寒论笔记本、中医基础理论笔记本、中药学笔记本、妇科学学习笔记本、哲学笔记本等,生物学作业簿,微生物学实习报告、寄生虫实验报告,药理学实验报告,龙华医院见习时抄方脉案记录,抄录的上海中医学院中医专业19911992学年第一学期(19919月~19921月)课程表,毕业论文《活血化瘀在小儿肺炎中的运用》手稿,抄录的《经验方》、《冬令进补膏方脉案》、《张近三医案》、陆时雍《秘授幼科》、《名人名言》,收藏的《重纂医宗金鉴全书》,使用过的眼镜、口琴、杯子,用线编织的手袋、背心,收藏的“威尔逊先生古典名车珍藏展1997年历卡”等,上班时使用的轮椅,病人赠送的锦旗等。这些实物、图片,形象地展现陈海新平凡而崇高、短暂而光辉的一生。

 

附:“‘轮椅上的天使’――陈海新实物图片展”展版简介

1展版:《前言》

平凡的平地木,崇高的陈海新。陈海新19702007是上海中医药大学培养的一名优秀中医人才。1993年毕业后,在周家渡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医科工作。陈海新患有先天性小脑扁桃体疝和颈髓空洞症,致使瘫痪,长期忍受严重的病痛折磨,但她以坚强的毅力与病魔抗争。陈海新通过刻苦努力,以高分考入上海中医药大学,勤奋学习,成绩优良,多次获得奖学金。毕业后,陈海新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以赤诚的爱心、精湛的医术尽心尽职为病人解除疾苦。14年来,她接诊约23万人次,最多的一天达118人次,“轮椅上的天使”的形象永远留在病人心中。在生命垂危之际,她立下遗言,捐献眼角膜和遗体,以实现为医学事业奋斗终身的愿望20072月以来,全国掀起了学习“人民健康好卫士”陈海新同志的热潮。陈海新身残志坚、自强不息的拼搏精神;扎根社区、献身医学的奉献精神;心系病人、关爱生命的服务精神;兢兢业业、忠于职守的敬业精神;勤奋好学、精益求精的钻研精神,激励我们为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而奋斗。我们举办“轮椅上的天使”――陈海新实物图片展,以纪念陈海新,更好地学习、弘扬陈海新精神。

2展版:《陈海新生平年表》

1970110出生于新疆和田市策勒县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业建设第14师一牧场,祖籍江苏启东

1975919827月,先后在兵团农14师一牧场七连小学和上海市万裕街小学学习,毕业。

19819月~19846月在上海市尚文中学初中学习,毕业19849月~19886月在上海市第十六中学高中学习,毕业。

19889月~19937月在上海中医药大学中医专业本科学习,毕业,获医学士学位

19937月~200612月在周家渡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周家渡地段医院)中医科门诊工作,主治医师

200722因患先天性小脑扁桃体疝和颈髓空洞症并发肺炎,不幸逝世

3展版:《“人民的好医生”――陈海新获得荣誉称号一览》

2000年度周家渡地段医院优秀职工、20032004年度浦东新区“三八”红旗手、20032004年度浦东新区社会发展局“三八”红旗手、2004年度浦东新区系统“十佳好医生”提名奖2007年追20052006年度上海市卫生系统先进工作者、浦东新区“新长征突击手”标兵、浦东新区“三八”红旗手标兵、浦东新区精神文明十佳好事特别奖、20052006年度上海市“三八”红旗手、“人民的好医生”荣誉称号、上海市五一劳动奖章、“人民的好医生”荣誉称号、2006年度上海市精神文明十佳好事”特别表彰称号、“人民健康好卫士”荣誉称号、上海市新长征突击手荣誉称号

第一部分:《天道酬勤》3个版面)

4展版:《跨过人生之坎》

海新在童年时期是个活泼可爱的孩子,喜欢跳绳。13岁发育时,脊椎开始向一侧弯曲,以后逐渐加重,16岁不得不住进医院做矫正手术。虽然背部被剖开30多厘米长口子,置入钢条,而后在石膏床上固定矫正半年之久,但在行走时残疾的样子已无法掩饰:走路拖着左脚,左手蜷曲在前,身体明显左倾。18岁时,她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上海中医药大学。在校其间,她步履蹒跚,经常摔跤。但她留给同学的却是坚强乐观、刻苦勤奋、热爱生活、乐于助人的美好印象。

5展版:《勤奋刻苦求学》

陈海新在读小学四年级时,随知青父母由新疆回上海就读。当时,英语水平跟不上上海同学,老师建议家长让海新留级跟班。海新人小志高,很自信地请求老师给她两个月的时间补习。果然两个月未满,她的英语成绩就直线上升,成为班级的佼佼者。

大学学习期间,陈海新恪守“勤奋、仁爱、求实、创新”校训,克服困难,勤学苦练,孜孜不倦地学习专业知识,成绩一直名列前茅,三次获学校奖学金,是一名合格的中医人才。

6展版:《“最美丽的星星”》

海新虽已离去,但她大学的老师和同学依然清晰记得

同学想帮她打开水,她总笑着说:“我行,不用帮忙。”那时候她的左手还有知觉,就右手扶墙,左手提开水瓶,一步一晃地把开水柃上楼。海新腿脚不方便,自己基本就在寝室里。每当我们从教室自习回来晚了,都会发现她已经悄悄为大家打好了开水。

――大学同桌顾军花

毕业分配时,按照她的成绩排名,完全可以分在三级医院,这时周家渡地区医院正需要一名中医,她毫无怨言地服从组织分配,当上了一名社区医生。

――大学辅导员李丹蓉

在学中药学的时候,有人提议每个人以一味中药讲出自己的特点。话音未落,海新率先脱口而出:“我就是平地木!”

――大学室友黄学菁

第二部分:《轮椅天使》(共7版)

7展版:《献身岐黄事业》

海新工作的医院离家不远,正常人步行只要6分钟,可陈海新每天5点多就要起床,让家人帮她穿衣、洗漱、送她出门,为的是可以早些做好上班前的准备工作。中医门诊设在二楼,从一楼到二楼,共26级台阶,她每天要忍着剧痛,用唯一能动的右手撑着上楼,爬完这些楼梯往往要花去将近半个小时。2000年,她病情加重,年迈的父亲不得不每天背着她上下班。

―――坐诊中医14年,工作时整个人靠左手和木椅支撑,年复一年,木椅的左侧已经凹陷。

―――坐诊中医14年,平均每天看五六十个病人,最多一天达118个,社区总共才约12万人口,她却14年坐诊23万人次。

―――坐诊中医14年,常常上班不喝茶水,怕行动不便耽误时间,“上厕所时间能看好几个病人呢”。

―――坐诊中医14年,每当临近中午时,见排队病人躁动,就主动一遍遍安抚:“不要急,我一定看好最后一个再去吃饭。”

……

8展版:《践行“大医精诚”》

海新的“三心”

热心:海新明白病人看病,不单单是开方拿药,还希望从心理上得到一种安慰。她对待每位患者都报以那种友善和纯真的微笑,那种微笑拉近了与医患之间的距离,让对方得到精神上的满足。

耐心:她在听病人诉说时是相当耐心的,对患者的询问是细致的。前来中医科就诊的多是老年人,有时难免絮叨,经常是陪同的家属都不耐烦了,海新却依然笑眯眯地听着。每当家属要阻止病人叙说时,海新总是柔声道:“让他讲,讲了就舒服了。” 患者看多了话没说完,医生药都快开好了现象,因此觉得陈医生的耐心特别宝贵。

用心:在对患者的病情判断和开处方的过程中,海新从来不是照搬和套用某些定式,而是用心判断,做到因人而异,因病而异,对症下药,患者就诊服药后有的疾病痊愈,或有了良好的感觉。

海新凭借“三心” 赢得了患者信任和赞扬。她的“三心”还是“药外之药”,有的患者说,你吃同一付药,是你相信的医生开的,和你不相信的医生开的,效果会不一样。这是心里作用,而病人的心里对治病非常重要。

9展版:《社区悬壶济世》

周家渡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二楼中医科内,现在还留着陈海新的位子,一大摞的奖状、表扬信和锦旗仿佛诉说着她在人们心目中的位置。周家渡老年朋友中流传着“看病就找陈医生”的说法。患者的信任,一方面冲着海新良好医术,另一方面也是因为她亲切热诚,处处为患者着想。

“这个医生不简单”。当教师的赵阿姨长期体弱多病,无意中找到海新。海新搭了搭她的脉,委婉地表示:你好像还有轻微的忧郁症。赵老师心下一惊,因为她确实患了抑郁症,并正在服用抗抑郁药物。“这个医生不简单。”赵老师一下子对海新充满了信任。服药后,赵老师的腹泻痊愈了,睡眠也基本正常了。后来她家搬离了周家渡街道,但她宁可换两次公交车、花两个小时,也要到海新这边来看病。

问诊“搭”出“心病”。周美芳阿姨佩服的是,陈医生在轻声细语的问诊中“搭”出了自己的“心病”:是因为大儿子得肝癌过世才积郁成病,每次给周阿姨开方时,她都不忘心理疏导:“您儿子没有了,还有女儿、外孙,她们肯定不愿意看到您现在这样,您年纪大了,凡事都要想得开。”

治好我的怪病。家住昌里花苑的周先生每到自己身体虚弱的时候,肛门就会“流汗”,为此他跑了好多家医院,许多医生都拿这种怪病“没办法”。后来,周先生经人介绍找到了陈海新。陈海新介绍周先生用中成药香连片治疗,他半信半疑地试了试,没想到这种药很有效。“我只花了十几元钱就治好了怪病。”周先生至今回想起来仍然感激万分。

10展版:《用药廉验惠民》

工作14年多,海新共为约23万名病人开过药方,平均每张药方的价格只有56元,而上海一次就诊的平均价为110元。

周家渡社区13万居民中,老人多、病人多、低收入者多,医疗服务成为社区的热点问题。“有病找海新”,成为许多病人到周家渡社区卫生中心的原因。陈海新在对症下药的前提下,尽可能地降低患者的经济负担,让患者的药方发挥最大的性价比。

“陈医生从不给我开很贵的药,但是药不贵效果却好。”病人叶忠祥心里有本账:他患胃窦炎,又做胃镜、又吃药片,一个月下来花费好几百块,胃胀感觉还是摆脱不掉。到陈海新这里,几十元钱的方子吃一个星期,情况就大有好转。

退休老人钱有玉每月两次从闸北区换乘两辆公交车来找海新看病,“来回车费8元,但陈医生的药又便宜又管用,还是这里合算。”

11展版:《医术精益求精》

药到病除,是每一个医生的理想。海新虽然无法外出培训,但一直在家刻苦钻研。母亲吴银超最清楚女儿的作息时间:早上530分就起床,在父母的帮助下洗脸、刷牙;到达医院后就是一刻不停地为病人看病,中间只喝半杯水,上一次厕所;晚上回到家,全部的时间就用在看医书和琢磨患者病情上,“不管什么方子都认真对待,对症下药。”

海新多年坚持学习,尤其在觉得自己时日不多的日子里,勤奋程度达到忘我的境地。工作后她参加了中医理论函授教育,阅读各种传统和现代的中医书籍,书柜里满是专业书籍。自费订阅了大量的医药杂志,还撰文参与学术研讨。2000年又坚持自学英语, 有人劝说:“你一个中医医生又何必坚持不懈地去搞什么英语呢?”她微微一笑:“大学时学的外语基本上还给老师了,现在必须尽快补起来,学习西医,走中西医结合的道路用的上。”

12展版:《“轮椅上的天使”》

记得第一次,我在昌里门诊部看到她艰难的上楼的情景以及诊治大量的病人时,我轻轻地问她,你吃得消吗,如果不行请一定要提出来。她微笑地对我说:“我能行,为病人服务,和病人交流我感到很开心。”多少次劝她休息,她却坚持要来上班。

――院长江继强

“她一走上岗位,就不知疲倦地工作,始终带着微笑回答病人的问题,她为病人‘望、闻、问、切’特别仔细,开出药方后总是认真核对,然后详尽地向病人交待服药的注意和禁忌事项。她怕年老的病人记不住,还将事项写在纸片上交给老人。

――同事黄杏娟

当她知道自己只有五年的生存期时,她依然忘我的工作,从容面对死亡。平均每天要看五六十号病人,望、闻、问、切整个过程不少一个。对于她这样一个身体孱弱的人来说,那是多么不容易呀,也由此让我们看到了她对生命有着多么炽热的爱。

――同事朱晓艳

海新虽然离开了,但海新志愿者服务队已经成立,在基层、在社区,我们要为病人提供更多用心服务,沿着她的足迹一步步走下去。

――同事张俊德

13展版最后一缕烛光》

在生命的最后阶段,她大爱无私,奉献社会,坚持捐献自己的遗体供医学研究,将自己的一生毫无保留地奉献给了她所热爱的医学事业。

第三部分:精神礼赞》

14展版:图片

2007429,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追授陈海新 “人民健康好卫士”荣誉称号

卫生部副部长、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局长王国强与海新父母亲切交谈

2007420,“人民的好医生”――上海卫生系统陈海新同志先进事迹报告会举行。上海市委副书记殷一璀会后慰问陈海新父母

200752 2,海新天使基金在陈海新生前工作的上海市浦东新区周家渡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举行成立仪式

15展版:图片

2007330,浦东新区举行陈海新同志事迹报告会

与会者留言

2007610,中国残联副理事长程凯在上海市残联理事长徐凤建、副理事长龚伯荣的陪同下看望陈海新父母,并代表中国残联表示亲切慰问

上海市委常委、浦东新区区委书记杜家毫和2010年上海市世博会执委会专职副主任、区长张学兵慰问海新父母

上海市残联系统举行学习陈海新先进事迹报告会

16展版:图片

走进人民的好医生――陈海新事迹展举办

200736,上海中医药大学召开学习陈海新同志先进事迹座谈会

上海中医药大学领导看望陈海新父母

根据“人民健康好卫士”陈海新生平事迹创作的话剧《轮椅上的天使》,200765日晚在上海市艺海剧院首演。

上海中医药大学师生排演的小品“陈海新――轮椅上的天使”

周家渡社区中小学校举行“学习陈海新”征文演讲比赛

17展版:第四部分:《结束语・天使之歌

平地木是一种极其平常的中药,高不盈尺,四季翠绿,开淡淡的花,结小小的果,很不显眼,但用途很广,主要功效是止咳化痰、活血凉血、解毒去湿。

杏林的好女儿――陈海新以“平地木”比喻自己,既非常谦虚,又十分贴切,平凡而伟大,辛勤浇灌和培育常青的岐黄之树,用自己的青春和热血献给医疗卫生事业。她虽然工作在平凡的岗位上,平平常常,普普通通,但十四年如一日,一直坚守着自己的信念理想,身残志坚,扎根社区,倡导和谐,倾注激情,拼博医林,关怀病人,发扬中医中药,全心全意地为人民健康服务,“生命不息,奋斗不止”,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

大医无声,陈海新精神永存!

 

 

返回原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