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中医药博物馆简况介绍

时间:2008-03-13浏览:543设置

   上海中医药博物馆(SHANGHAI MUSEUM OF TCM)由上海中医药大学/中华医学会医史博物馆、中药标本陈列馆、校史陈列馆组成,2004年12月建成试开放,2005年3月面向社会正式开馆。“百草园・杏林苑”于2006年6月建成开园,免费开放。博物馆和“百草园・杏林苑”占地面积约11500m2。博物馆占地面积约2200m2,建筑面积6314m2,展出面积近4000m2,年开放日超过300天。是我国目前具有相当规模的中医药史专业博物馆,雅致、新颖、大气。弘扬中医药传统文化,普及中医药科学知识,展示中医药悠久历史,反映中医药学从形成到繁荣、从继承到创新的轨迹,是博大精深的中医药学和中医药文化的缩影。是全国、上海市、浦东新区科普教育基地,全国中医药文化宣传教育基地,上海市科普旅游示范基地,上海高校民族文化博物馆,浦东新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上海市第二批“二期课程改革”科普教育基地,上海市科普教育基地拓展课程教学实践基地。

  医史博物馆创建于1938年7月,是中国最早建立的中医史专业博物馆。馆藏从新石器时代至近现代的中医药文物15000多件,《黄帝内经》、《伤寒论》和《本草纲目》等古今医籍6000多册,医药报刊3000多册/种(其中有20世纪20、30年代稀见中医药刊物)。分医史综合馆和养生康复、针灸推拿、中药方剂、中医文化、中医科教5个专题馆,展项展品1000多件,反映五千年来中医药学发展的重要史实和主要成就,对中医史教学、普及中医科学知识、促进中外医学交流发挥重要作用。

  医史综合馆中的展品和展示项目有“中医药千年回响”铜浮雕、“精气神”浮雕、阴阳五行雕塑、历代医家及医事活动雕塑,汉代马王堆出土的花椒、桂皮,唐・太医署场景,秦代五角形下水道管,宋代八卦串铃,明刻本《铜人腧穴针灸图经》,明代獬豸熏,明代葫芦形黑釉特大药坛,清末《世补斋医书》书板等。

  针灸推拿馆展示珍品――清乾隆九年(1744)铸造、乾隆皇帝赐与编著《医宗金鉴》官员福海的针灸铜人,新石器时代的医疗用具砭石,明代《铜人明堂之图》(清康熙四年[1665]林起龙重刊图系统版本),针灸推拿器械等,揭示针灸推拿的发展历程和医疗成就。中医文化馆展示中医名家等书法、绘画作品和历代医家的处方手迹。康复养生馆从精神调摄、起居有常、饮食合理、健身运动、用药有道等不同侧面反映中医注重预防和病后调理的思想和方法。中药方剂馆有马王堆出土的花椒、茅香、桂皮,晋代王羲之族妹王丹虎墓中出土的丹丸,泉州湾宋代沉船中的降香、沉香,清代各式盛药器皿、质地各异的制药工具,古代药典等珍贵实物资料,还有宋・赵太丞家(清明上河图)场景,集中反映中药、方剂的发展概况和成就。中医科教馆陈列的多媒体人体针灸模型、按摩点穴智能人、MM―3中医脉象仪和辨证论治触摸屏等展项,是经过提升改造后的高科技展示内容,将古老的中医学和现代高科技相结合,普及和解读中医学知识,供观众特别是青少年观众动手操练中医诊断和治疗技巧,在操作中比较感性地了解中医学。

  中药标本陈列馆于1958年5月建立,收藏中药标本、中成药和饮片等3000多件。是中药学教学、科研、对外交流和开展中药科普教育的平台,收集、制作、鉴定、保存各类中药标本。陈列1300多件展品,有麝香、野山人参、冬虫夏草等名贵珍稀标本,原药材标本,传统精制饮片,各种剂型的中成药、OTC中药及中药保健品,中药炮制加工器械,介绍中药形态、功效,传播中药科学知识。有中药命名方法标本、矿物类精选和以花、叶、全草入药的药材标本等13个展区。还有一个科普活动室,开展中药标本趣味习作和中草药植物艺术书签制作等活动。

  校史陈列馆于2004年12月成立,陈列校史图片、实物700多件。通过参观“杏林绿叶、五十春秋;创业岁月、辛勤耕耘;非常时期、风雨历程;走进春天、改革发展;弘扬中医、与时俱进”等展版,观看校门变迁、杏苑耆英、春华秋实、群贤剪影……励精图治、播扬国粹等图片和展品,观众可感受到江泽民同志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对上海中医药大学的亲切关怀,了解创建于1956年上海中医药大学成为我国中医药教育教学、科研、医疗一个重要基地的发展历程。收藏校史实物、图片2300多件。

  占地面积约9300 m2的“百草园・杏林苑”,将景观、科普和教学融为一体,与中药标本陈列馆相映成趣。“百草园・杏林苑”是学校中医药教学与研究的资源和社会科普教育的资源,在积极为学校的教学与研究工作服务的同时,也全方位为社会的科普教育活动服务。“百草园・杏林苑”融入并依托整个校园丰富的中医药特色生态景观绿化,充分呈现和展示“橘井飘香”的中医药文化氛围。在面向社会的中医药科普教育活动中,主要接待大中小学生、社区居民等,举行包括常用药用植物品种识别、采集、观赏,挂牌、养护,观看药用植物专题短片等活动;开展青少年等参与的“挂牌认养”、“我与苗木同成长”、“采果标本发放”等活动;结合芳草园等园区的品种,开展“收集花叶闻香识药”、“采果收种选优建库”、“干花干草香熏摆件”、“功能植物餐饮食品”等趣味活动。引导观众了解、热爱中医药文化,鉴赏各类入药的奇花异草。“百草园”占地面积约7300m2,有下沉式广场、平地栈道、多媒体教室、暖房、人工小溪和喷水池等,由荫生园、水生园、丹桂园、藤蔓园、木兰园、灌木园、果树园、芳草园、茶艺园、香草园、盆景园、菜蔬园和引种园等组成,栽培近400种常用药用植物,有“中华九大仙草” 之首的铁皮石斛、珍贵的毛曼陀罗、百年首乌和杜仲、辛夷、山茱萸、金银花等。“杏林苑”占地约2000m2,栽培杏树320多株。杏树由上海中医药大学系统师生、校友和单位认购。“神农尝百草”是一个古老而美丽的传说,“杏林春暖”也是医学史上流传1700多年、赞美德医双馨的一段佳话,树魂立根、育人济世是上海中医药大学的职责,所以用“百草园・杏林苑”命名。

  2006年建成“多语种(汉语、英语、日语、韩语)讲解导览系统”、“多媒体动态演示(博物馆简介、处方赏析、针灸沿革、海洋药用资源、名贵中药材真伪鉴别和游戏竞猜)系统”。同年还建成“展区和文物库房恒温恒湿系统”。2007年12月~2008年4月,为纪念“人民健康好卫士”陈海新,缅怀杰出校友陈海新,更好地学习、弘扬陈海新精神,举办临展“‘轮椅上的天使’――陈海新实物图片展”。

  上海中医药博物馆开馆以来,先后接待乔石、习近平、王乐泉、华建敏和陈至立等领导同志来馆参观,组织开展面向中小学生和市民的多项中医药科普教育活动,受到海内外各界人士的好评。例如,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公共关系和文化事务部主任Alice Bosquillon参观时说,她没有想到上海中医药大学建有这样好的博物馆,要多组织各国观众前来参观;教育部副部长、中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国委员会主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执行局主席章新胜参观后留言:“中华医药走向世界”;参加中美科普论坛的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Joan Ferrini-Mundy参观后题词:“谢谢!如此漂亮而有趣的博物馆”,美国佛罗里达州科学与发现博物馆首席执行官Kim Cavendish题词:“绚丽,迷人”;越南卫生部副部长、越南传统医药学院院长李玉仲参观后留言:“我很高兴访问上海中医药大学,参观上海中医药博物馆。上海中医药博物馆展示历史悠久的中医药学,不仅是中国人民也是全人类的宝库”;观众胡锡琪参观后留言:“祖国瑰宝  发扬光大”等。上海中医药博物馆做好接待梅园小学、华师大二附中等中小学生参观博物馆的工作,参与“市民看浦东”、“我为浦东自豪”等主题教育活动,举办各类养生保健、中药鉴别等科普讲座,参加全国科技活动周、上海科技节、浦东新区科技节活动,参加浦东新区“每月免费开放日”活动,分别为闵行区、南汇区、闸北区和徐汇区320多名中小学科技教师进行培训,与南码头小学、张江镇等开展“手牵手”科普共建活动,分别到界龙村、东明路街道、北蔡社区、浦东新区环保局等举办科普讲座。

  

上海中医药博物馆欢迎您!

返回原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