岐黄园地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时间:2009-11-30浏览:173设置

    在上海中医药博物馆成立5周年之际,如果您再次来到该馆参观,将看到新建立的服务中心和重新制作的参观引导标识等,特别醒目的是新上墙的国家3A级旅游景区铜牌,从而加深它是“岐黄园地一道亮丽的风景线”的印象。

    该馆作为2004年度上海市科普实事工程项目,于当年1218日竣工开馆,成为上海中医药大学的“窗口”和“名片”,它立足学校,服务教研,面向社会,播扬岐黄,是历久弥新、博大精深的中医药文化的缩影,吸引了众多的中外观众,受到他们的一致赞誉。从2004年以来先后获得上海市博物馆工作先进集体、“浦东新区‘创建全国科普示范城区’工作先进集体称号、2008上海国际青少年科技博览会贡献奖和2009科技活动周暨上海科技节贡献奖等,年年荣获上海市科普教育基地联合会先进集体称号,弘扬岐黄,收效明显。

    开馆5年来,上海中医药博物馆不断加强内涵建设,全馆同志团结合作,兢兢业业,勤奋工作,该馆365 天基本无休,一期、二期工程建设项目已经竣工,三期工程建设项目正在进行,接待了大批观众,市民、大中小学生、党和国家领导人、外国元首和政府要员、国际组织高级官员和著名专家学者等。

中外来宾  了解中医

    200756日,在时任上海市委书记的习近平、市委副书记殷一璀的陪同下,国务委员陈至立以及文化部副部长周和平专程参观该馆。陈至立在参观后强调指出,我们为博大精深的祖国医学而感到自豪,并驳斥“中医不科学”的论点;她充分肯定上海中医药博物馆的建设成绩。

   卫生部副部长、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局长王国强参观后说,上海中医药博物馆办得好,希望加大博物馆的宣传力度,弘扬中医药;特别要加大对青少年的宣传力度,让他们热爱中医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公共关系和文化事务部主任Alice Bosquillon参观后说,没有想到上海中医药大学建有这样好的博物馆,要多组织各国观众前来参观,可以逐步向世界宣传、推广中医药知识。越南卫生部副部长李玉仲参观后留言:“我很高兴访问上海中医药大学,参观上海中医药博物馆。上海中医药博物馆展示历史悠久的中医药学,不仅是中国人民也是全人类的宝库。”中国人民外交学会名誉会长、前驻德国大使卢秋田参观后留言:“继承和发展中医药传统文化  开拓和进取使中医药走向世界”。马来西亚卫生部部长Chua Soi Lek参观后留言:“这是一次精彩的、有教育意义的参观。希望博物馆越来越好。”意大利中国医学会副会长安德里亚娜・巴齐和意中基金会科学和医学交流主管阿尔瓦罗・瓦卡雷拉参观该馆主办的“陈海新实物图片展”,认为陈海新是一个了不起的医生,“陈海新实物图片展”很有教育意义,并要求提供陈海新的资料,以向意大利医生介绍。两天后,该馆通过Email他们发送“陈海新实物图片展”的版面资料。中外来宾一致称赞我馆设计大气,内涵丰富,弘扬中医药文化,值得一看。

岐黄课堂  培育学生

    该馆是上海中医药大学和其他医药院校中医学史和中药学的教学课堂,也是开展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重要基地和第二课堂又是开展社会教育的参观场所。该馆利用这个平台,认真做好育人工作,使大学生更加深刻地了解、熟悉祖国传统医药学,教育他们巩固专业思想,热爱中医药,学好中医药,做一名合格的中医药事业的接班人和建设者,为今后创造中医药事业的新辉煌夯实基础。开馆5年,上海中医药大学各专业各年级的本科生、高职大专生、研究生、港澳台大学生、外国留学生纷纷来该馆及“百草园”接受直观教育,受到良好的岐黄熏陶。

该馆并接待第二军医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复旦大学护理学院、复旦医学院、华东理工大学等学生来馆学习、参观,还接待韩国大田大学、日本京都医学院、比利时欧洲中药学院、日本医疗学院、美国大西洋中医学院等校学生,传授济世惠民的中医药知识。

浦东新区张江经典幼儿园40多名大班的小朋友参观“百草园”,听取我馆青年  老师用浅显易懂的话介绍薄荷、无花果和枸杞等药用植物。这些小朋友是带着“熟悉大自然,熟悉植物,熟悉中草药”的小课题,在老师的带领下参观“百草园”的。小朋友们还用画画的形式记录自己喜欢的含羞草等药用植物。

接待讲解  热情周到

为加强接待讲解,该馆除专业讲解员之外,组建了一支我校学生讲解员队伍,将接待讲解工作融入上海中医药大学的“教书育人”工作中。经过6批认真、规范的培训,先后有360人次活跃在接待讲解的岗位上,接待中外观众10多万人次,担当传播、弘扬中医药知识和文化的使者。5年来,学生讲解员的热情周到服务,获得观众的好评。《新民晚报》通讯《面对众多的科普馆博物馆  市民贡献金点子》说:记者在该馆“正巧遇见一群日本留学生,这里既有中医专业知识又懂日语的讲解员的解释,让他们听得津津有味。但像中医药博物馆这样配备翻译的讲解在上海并不多见。”二军大中医系06级张军给大学生讲解员林洁来信,说“要说收获,便是看到了文物。以前我并没有到过什么博物馆,自然也未亲眼看过真实的文物。另外,对中国医学史有了初步印象,必定在日后的学习中起些积极作用。中医博大精深,学好中医,就不得不了解更多的中国文化。现在作为一名中医系大一新生,感到学中医是不错的选择,可以使自己懂得更多。”上海市老年科技工作者协会钱荣等参观后留言:“我们是上海市老年科技工作者协会的会员,前来贵馆参观,受到贵馆讲解员的热情接待。她们精心讲解,亲切的话语,到位的服务,使我们深受教育,也深深地感动。愿全市大学生像她们一样,奋发向上,争做新时代好青年”。美国卫生与公众服务部部长Michael O.Leavitt一行参观该馆,大学生讲解员承担全部的讲解接待工作,他们精彩的讲解和流利的英语获得访问团的高度评价。法兰西24台台长Jean-Yves Bonsergent、费加罗报经济部主编Muriel Hélène Motte等法国主流媒体的6名记者参观、采访该馆,大学生讲解员用英语向Jean-Yves Bonsergent一行介绍丰富多彩的中医药展品展项并多次回答他们的提问Jean-Yves Bonsergent一行对该馆充满好奇,特别是1744年铸造的针灸铜人和清代灵芝表示出浓厚的兴趣。

浦东新区残联组织70名残疾人参观该馆,其中大部分观众是下肢残疾人甚至是下肢严重残疾人,并有几位盲人。因为当天陈列展出部老师和该馆大学生讲解员外出参观海军上海博览馆,就由该馆其他老师热情接待、仔细讲解,有时还搀扶他们。这次活动,使他们更多地了解中医药养生康复的知识。

科学普及  服务社区

该馆加强与南码头小学、中芯国际学校、同济初级中学、张江实验小学东明路街道等“手牵手”科技传播活动共建单位的合作,积极举办、承办、参加我校、浦东新区和全市组织的“科技伴我成长”崇明科普大联展、张江中医药科技文化节、上海高校民族文化博物馆联展、第六届上海教育博览会、“市民看浦东、携手迎世博”和“万名大学生看浦东”等各种科普活动,引导参与者发扬国粹,呵护健康,收到很好的社会效益。

浦东新区青少年科普报告团讲师、馆长吴鸿洲,应邀赴洋泾中学东校举办科普讲座,作题为《中医五千年》的科普演讲,洋泾中学东校970名同学参加听讲,演讲结束后,该校学生代表向吴鸿洲献红领巾和鲜花。该馆作为市科普教育基地拓展课程教学实践基地,为黄浦区、奉贤区等700多名中小学科普教师进行培训,由博士生导师、馆长吴鸿洲教授上课。该馆部分教师为浦兴路街道社区学校上中医基础理论、中医养生保健等课程,每学期开展包括参观该馆在内的16次教学活动。在第三届浦东教学展示周期间,该馆老师应邀赴长岛中学,为初一年级学生上《中药的味道》拓展课。她在授课之前,结合日常生活询问同学们有没有喝过汤药,以此开场白导入新课,让他们直接感受到中医药知识就在自己的身边。讲课的内容不仅引起同学们的学习兴趣,而且使他们认识到学习传统中药知识的必要性,也为学习新知识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课堂上,中学生们通过品尝药物的味道这一体验,了解中药的五味及其作用。这次中医中药进入中学课堂,旨在使中学生了解中医药、使用中医药、热爱中医药。这次公开课受到同学、听课老师及专家的好评。做好中小学“二期课改”工作,注重针对性、创新性、趣味性,不断提高“二期课改”的教学质量和授课水平,先后接待民办皖蓼小学、蒙山中学和光明中学等2425名学生,认真讲解、指导,获得师生的欢迎,如南码头小学同学说:“活动内容安排很丰富、合理,通过活动了解很多知识,收获很大”,长岛中学同学说:“内容直观、有趣,环境干净、安静,服务热情、细致,非常满意”,张江集团学校老师说:“中医药博物馆是我校每届学生都会前来参观的固定场馆。其参观的内容丰富,讲解人员热情,且讲解到位,引人入胜,受到老师学生达到好评”,洋泾―菊园实验学校老师说:“博物馆环境优雅,内容丰富,让我们中医药社团和民族文化社团大开眼界,增长了我们的医学知识。工作人员接待热情,讲解员讲解仔细耐心”等等。

团队协作  共创新绩

该馆开馆五周年,年年有成绩,重要原因是有一个乐于奉献、勇挑重担、相互支持、不断奋进的团队,热爱中医药事业,有着强烈的为校为馆增光的集体荣誉感。这是一个有16名成员的温馨的、有战斗力的集体,党政领导关心职工,党员以身作则,群众积极要求上进,全馆同志团结友爱,紧密配合,分工不分家,高度重视普及中医药科学知识、弘扬中医药传统文化、展示中医药悠久历史,着力实现科普教育、文博展示和旅游休闲“三合一”。为加强思想道德建设,推进文化建设,提高职工的综合素质,规范职工的行为,从20061月起举办以“同心同德,我爱我馆”为主题的“每月推荐一条格言”活动,延续至今。先后举办“‘轮椅上的天使’――陈海新实物图片展”和医史博物馆创建人王吉民诞辰120周年纪念展,举行医史博物馆建馆70周年中药标本馆建馆50周年庆典暨第10届全国中药标本馆学术研讨会/中药鉴定教学研讨会等。认真做好文博管理、修史编志、科普教育等各项工作。汶川地震后,党支部向党员发出向汶川灾区人民捐款的倡议,全体党员、积极分子、民盟同志踊跃捐款,是第一个向校党委组织部捐款的基层党支部。每逢双休日、国定假和寒暑假,全馆同志放弃休息,轮流值班,接待观众。值得一提的是,该馆多名青年人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利用业余时间“充电”,学习与业务有关的知识,努力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和专业能力。

该馆以科普教育、文博展示和旅游休闲“三合一”为工作目标,在新的一年将完成多媒体人体针灸模型、按摩点穴智能人和中医脉象仪等的更新、提升任务;将进一步丰富中医药科普项目,将进一步增加科普项目的科技含量,将进一步增强科普项目的互动性和趣味性,将进一步调整、更新、充实“百草园”品种,使布局更加科学、合理。我们深信,作为上海市迎世博窗口行业之一的上海中医药博物馆,明天将更加美好。

返回原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