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 又到清明食艾时

时间:2019-04-01浏览:146设置


 又到一年清明时节,大家的餐桌上想必又出现了它——青团,透着艾草香气的软糯面皮,配着豆沙或莲蓉的内陷儿,光是想想就已经垂涎欲滴。自唐朝开始,《食疗本草》便有将艾草食用的记载:“若患冷气,取熟艾面裹作馄饨,可大如丸子许,金疮,崩中,霍乱,止胎漏。”清明节食青团,是江南地区特有的习俗,农历三月三是食艾最佳的采摘期,清明节前后,人们会采摘新鲜的艾叶做成食物。青团的由来据载始于太平天国年间,将领李秀成被清兵所困,农民将糯米与艾叶汁做成青色的团子,混入青草内供李秀成食用,竟发觉味道颇为不错。

 艾草是常见的一种菊科草本植物,又有冰台、遏草、香艾、蕲艾、艾萧等多种别称。古人认为艾叶无论内服还是外用,都有理气血、逐寒湿、温经络的作用,为医家常用之药。李时珍对艾叶有过高度评价:“服之则走三阴,而逐一切寒湿,转肃杀之气为融合;灸之则透诸经,而治百种病邪,起沉疴之人为康寿,其功亦大矣。”根据古书记载,艾叶最常用于治疗妇科疾病,因为艾叶具有温经止血、安胎、止痛等作用,如《伤寒杂病论》中的“胶艾汤”以及《寿世保元》中的“艾附暖宫丸”均以艾叶为主药,至今还被广泛应用于临床。另外,艾叶还可治疗腹痛、皮肤瘙痒、痢疾及面瘫等。现代药理研究证明,艾叶具有抗菌、抗病毒、平喘、镇咳、止血、抗过敏及提高免疫力的作用。作为一种效用特殊的民俗本草,艾草生长适应性强,在祖国的大江南北、田间地头随处可见。民间更有俗语“家有三年艾,郎中不用来”。

 除了江南的青团,客家人食艾糍、艾饼、艾叶煎蛋、艾叶粥等,赣州则爱做艾米果,广东的客家人用艾草的根煲汤,安徽的部分地区产妇有食用艾叶煮鸡蛋的习俗。此外,艾叶汁还是酿酒的一种重要香料。


返回原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