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 春季上火?送你一份穴位灭火清单!

时间:2019-04-08浏览:364设置

春季阳气上升,易扰动人体肝、胆、胃肠蓄积的内热,容易出现急躁、上火等春燥反应。另外,春季人体新陈代谢旺盛,人体的水分容易通过出汗、呼吸而大量丢失,而且天气变化反复无常,也易导致生理机能失调而出现“上火”症状。

上火,是指身体某种机能过度亢进所表现出来的症状,多以红肿热痛为主要表现,临床中有实有虚,而灭火的方法中首推穴位刺激方法,除虚证多用点揉外,实火或本虚标实之火多用穴位刺血方法(用三棱针点刺出血)效果更好。

 1、肝火旺盛

 肝火多与情志不遂密切相关。典型表现:可见巅顶头痛、面红目赤、急躁易怒、胁肋胀痛、口苦、脉弦数等。

 灭火高招:大敦刺血、行间掐按

 大敦穴是足厥阴肝经的井穴,井穴能够泄热,治疗各种急性病症。通过在大敦穴刺血,可以有效的清泻肝火。

 取穴:位于大拇趾(靠第二趾一侧)甲根边缘约二毫米处。

 行间穴为足厥阴肝经之荥穴,善于治疗各种火热病症,通过掐按行间的方法,同样可以达到清肝火的目的。

 取穴:在足背侧,当第一、二趾间,趾蹼缘的后方赤白肉际处。

 2、心火旺盛

 心火亢盛多见于情绪不舒畅,情绪郁而化火,或感受火热邪气,或过量、长期吃辛辣、温热、滋腻的食物,久而久之,体内积蕴而化火。典型表现:情绪烦躁,夜间辗转反侧烦躁不安,浑身燥热而失眠,舌尖生疮,小便黄,小便时有炽热的感觉,可能伴有便秘、面红目赤、发热等症状。

 灭火高招:中冲刺血,点按劳宫 

 中冲是手厥阴心包经的穴位。心包是围绕在心脏周围的一层包膜,有代心受邪、替心行令的作用,通过在中冲穴刺血,就可以有效的清泻心火。

 取穴:位于手中指末节尖端中央。

 点按劳宫穴可清心热,泻肝火,配合中冲穴可加强泻心火的作用。

 取穴:在手掌心,当第2、3掌骨之间偏于第3掌骨,握拳屈指时中指尖处。

 3、肺火旺盛

 肺火多由于邪热内盛、肺热郁闭所导致。典型表现:干咳无痰或痰中带血、咽喉肿疼、音哑、口鼻干燥等。

 灭火高招:少商、尺泽刺血

 少商穴是肺经的井穴,尺泽是肺经的合穴,此二穴刺血具有降肺气、泻肺火的作用。

 取穴:位于大指内侧,指甲角外一分。

 取穴:位于人体的手臂肘部肘横纹中,肱二头肌桡侧凹陷处。

 4、胃肠火盛

 胃肠火盛多因过食辛辣,嗜酒,爱吃油炸油腻食品,从而导致热邪在胃中积聚,积而成火所致。典型表现:胃中有烧灼一样的疼痛的感觉;胃的消化功能在胃火的炙烤下变得亢盛,就会变得吃得多,容易饿,口气重,臭秽难闻;此外还会出现牙龈肿痛、牙龈出血、口渴、便秘、小便黄而少。

 灭火高招:厉兑内庭,刺血泻热

 厉兑穴是胃经的井穴,而井穴可以泄热,所以在历兑穴点刺放血可以起到清泻胃火的效果。

 取穴:位于足第2趾末节外侧,距趾甲角0.1寸。

 内庭穴为胃经的荥穴,而荥穴为泄热的要穴,掐按此穴同样可以泻除胃中之火;商阳穴是大肠经的井穴,此穴点刺放血,可以起到清利大肠的作用。大肠火清,则大便自通。

 取穴:位于足背当第2、3趾间,趾蹼缘后方赤白肉际处。

 5小肠火盛

 心与小肠相表里,小肠之火一般由心火下移所致。心火多为虚火,需要肾水来相济才能平衡,当肾阴不足时,则心神不交、水火不合,水不能够渗于膀胱,因此还可能伴有心火和肾虚的症状。

 典型表现:尿频、尿急、尿痛、尿不尽感、或尿赤、失眠、口干、烦躁等。西医称之为泌尿道感染。

 灭火高招:少泽刺血,耳尖辅助 

 少泽穴是小肠经的井穴,点刺出血即可清泻小肠之火。由于小肠经脉上行至内外眼角,故少泽刺血还治上焦风热引起的目赤肿痛,配合可以清泄上焦风热的耳尖。

 取穴:位于小指末节尺侧,距指甲角0.l寸。

 取穴:位于耳耳廓的上方,当折耳向前,耳廓上方的尖端处。

 同时春天尤其要注意饮食,饮食要规律,吃饭不要饥一顿饱一顿,少吃大鱼大肉等肥腻食物,多吃蔬菜、水果,多喝茶。



返回原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