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我们的节日之端午节

时间:2024-06-07浏览:10设置

 端午节作为中华民族的一个传统节日,源远流长、影响深远、内涵丰富。其风俗源自夏商周时期的“夏至节”。之后,“五月五日”民俗活动逐步取代“夏至节”。端午节在历史上名称颇多,至唐代玄宗时始有“端午”之名,既体现了先民对自然气象变化的认知,也融汇了阴阳五行的古典哲学思想。宋代的端午风俗与唐代基本相似。到明代,端午成为官方的休假日。清代,端午则与中秋、岁首并称为“三节”。

 受汉族文化的影响,许多民族在端午时节也开展采药祛病强身、龙舟竞渡等活动,包括黎族、土家族、京族、侗族、布依族、畲族、壮族、阿昌族、满族等。

 端午节在历史发展中承载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全国各地的习俗存在差异,各民族的节日内容也不尽相同,但驱邪辟秽、祈求健康平安是共同基本礼俗主题。端午习俗也成为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方式。

 端午节的习俗

 2001-10《端午节》特种邮票

展现了“赛龙舟”、“包粽子”、“避五毒”等节日习俗

我国传统端午节的民俗活动在历史传承过程中糅合了不同地域的风俗,日益丰富。

名人祭祀

历史上不少地方都曾以本地名人为纪念对象,例如屈原、伍子胥、曹娥、介子推等。名人纪念丰富了“五月五日”节俗活动,成为后来端午节民俗活动的一部分。

龙图腾祭祀

吃粽子和龙舟竞渡这两个最重要的端午节民俗活动,都和龙有关。“五彩丝系臂”习俗是吴越百姓“断发文身”“以像龙子”习俗的遗迹。这些习俗或源自于龙图腾祭祀,或产生于更为古老的先民生活与劳作之中,而现已成为较为普遍的节俗。

恶月辟邪

农历五月正是疫病流行时节,俗称“恶月”“毒月”“凶月”等。民间有用兰草浸水沐浴、挂菖蒲熏艾草以清洁禳毒的习俗,踏百草等祛病健身活动,以及喝雄黄酒、贴五毒贴等以避邪驱毒的方式。《荆楚岁时记》载:“五月五日,谓之浴兰节。荆楚人并踏百草。又有斗百草之戏。采艾以为人形,悬门户上,以禳毒气。”可以说,恶月辟邪是端午最早的核心节俗之一。

 各民族的端午节

在民族文化的相互交流过程中,许多民族吸收了汉族端午习俗的诸多元素,形成本民族特有的习俗。

 京族

 在端午节这天的早上,家家户户先祭祖一番,到中午时辰全家欢聚吃糯米粽、饮雄黄酒,小孩额头上抹着雄黄,门前插艾叶等。

 阿昌族

五月初四晚上将菖蒲、雄黄、藿香等中草药倒入米酒炖煮,出锅前加入红糖及自制药酒,饮用以预防伤风咳嗽与疟疾。端午节当天,男人一早要上山采药,认为这天的药草特别灵验。女人要刺绣“香包”让妇女小孩佩戴,并炒“八宝菜”,认为吃了这种菜会减少疾病。

 满族

在屋檐上插艾草以躲避瘟疫,并到郊外踏露水。据说,用这天的露水洗脸、头和眼能避免生疮疖、得眼疾。满族人还用绞罗制成小绒虎、樱桃、豆角、梨、桃、桔、柿等形状的荷包香囊,缀上彩线和流苏挂在小孩子胸前。

施甸布朗族

举行“洗牛脚”仪式。其实,“洗牛脚”只是一个象征,人们一般洗的是羊脚。在端午节的头天晚上,每家将红纸裹于香柱上,插于厅堂前。端午节当天,头人和村老共牵一只羊,手执杨柳、桃枝扎成的扫把,遍走各家门前,插一面红纸旗幡,扫一下门庭,祝主人清洁平安,主人则将事先准备好的一瓢冷水泼在两人的雨帽和蓑衣上,表示已洗去羊的足迹。中午便将这只羊牵到树下宰杀,每户家长带些米煮羊肉稀饭,祈求全寨平安。

彝族

除了未婚男女及儿童戴五彩线以祈求消灾免难,农历五月五日还是彝族“采药日”,他们也认为这天所采的药,药效最好、最为灵验。这时的草药大多已经成熟,正是采集的最佳时节。天亮时彝族男女老少就进山采药了,有些人还会把这天采好的药草拿到集市上去卖。

 端午节香囊

 中国用香的历史源远流长。据《天香传》记载“香之为用,从上古矣”。而最初的香料并非制作成为香囊,只是将各种芳香类中草药直接焚烧而产生香味,最早称为熏香,可追溯到殷商时期,出土的甲骨文就记载有“紫(柴)”“燎”“香”“鬯”等字,即熏燎、艾蒸和酿制香酒,此时熏香还用于防治害虫,人们也通过焚香来供奉神灵和祭祖。之后人们开始将各种香料置于囊袋中,便形成了真正意义上的中药香囊。

 《燕京岁时记·彩丝系虎》记载:“每至端阳,闺阁中之巧者,用绫罗制成小虎及粽子、壶卢、樱桃、桑椹之类,以彩线穿之,悬于钗头,或系于小儿之背。”这除了避邪之外,还有美化装饰、彰显妇女心灵手巧的功能。这些物品流传到近现代,主要被称为香囊,成为端午节期间妇女和儿童的主要装饰佩戴之物。香囊的形状也是五花八门的,常见的有方形、菱形、桃形、锁形及各种动物形状。有些动物如虎、猴等,在民间被认为是可镇邪驱瘟的富有灵性和神力的动物,香囊常做成此形状。手巧的姑娘还会在香囊上刺绣,有绣钟馗、关公、五毒虫等用来避邪的,还有绣花鸟的,戴在身上,既是装饰,又能驱毒。有人还特意为孩子制作“鸡心袋”,一般用红布制成,内装茶叶、米、雄黄,挂在小孩胸前,用以驱邪祈福。“鸡心”与“记性”谐音,隐喻儿童在端午节挂上鸡心袋,读书记性会好,将来必有出息。

 民间还有男青年在此节日期间“抢”姑娘香包的习俗。在陕西,端午节前,姑娘们会用色布彩线精心缝制成各种香包。它们大多坠有各色丝线缨穗,内装中药配制成的香料。过端午节时,姑娘们把香包戴在胸前,如果男青年趁其不备将香包抢去,被抢的姑娘会认为自己的手艺受到异性的喜欢而高兴。反之,如果所佩香包始终无人来抢,就会感到扫兴。

 香囊组方

  1. 苗药防感香囊:由莴嘎勒、榜莴芜、佳莴姣米等 11味苗药组成,能有效预防感冒及其他呼吸道疾病。

  2. 壮药防病香囊:由山奈、灵香草、大茴香、小茴香、肉桂、艾叶、藿香、佩兰组成,对改善肺炎恢复期症状、促进体质康复作用显著。

  3. 芳香辟秽香囊:由藿香、艾叶、苍术、石菖蒲、白芷、佩兰、冰片等组成,有辟秽化湿、怡情解郁功效,也可用于净化空气。

  4. 安神香囊:由檀香、石菖蒲、安息香、甘松组成,其中芳香物质经鼻黏膜吸收后,能促使大脑调控平衡植物神经系统以调节机体,产生安神助眠、舒张脑血管的功效。

  5. 防蚊虫香囊:由冰片、艾叶、樟脑、石菖蒲、藿香组成,可通过气味散发来驱散蚊虫或减少人体对蚊虫的吸引。

(部分资料、图片来源于网络)

返回原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