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年秋风起,恰逢新生入校来。为助力新生迅速融入大学生活、深入体会医学文化魅力,上海中医药博物馆(中华医学会医史博物馆)以独特的文化底蕴和时代视角精心筹备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文化盛宴——“邮票里的医学”展览。9月3日上午,上海中医药大学党委副书记周斌、上海电视台资深新闻主播、上海中医药大学客座教授冯冰、上海植物园副园长吴鸿、浦东科协学会部长陈骏等众多中医药领域专家学者、集邮爱好者和新生们齐聚博物馆三楼临展厅,共同见证这一跨文化、跨领域展览的启动。
启幕序章:医学与艺术的跨界对话
“当邮票遇上医学这一人类健康守护的主题,它所传递的不仅是知识与信息,更是对生命与健康的尊重和赞美,它们碰撞出的绚烂火花,为我们展现了一幅跨越时空的医学发展画卷。”上海中医药大学党委副书记周斌在“邮票里的医学”展览开幕式上讲话,希望通过本次展览激发新生对医学和历史文化的兴趣,提升公众的健康意识,让更多的人接触、了解中医药学这个“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杰出代表”。
“上海中医药博物馆是传播中医药文化的窗口和阵地,而邮票作为微型艺术的载体,承载了各个时期的文化精髓。此次展览是我们将医学文化与邮票这一方寸之间的现代艺术形式相结合的一次创新尝试,也是对医学文化的一次深度挖掘。”上海中医药博物馆馆长李赣将举办展览的初衷娓娓道来。他与现场嘉宾共同揭幕,由此一场关于医学与艺术的跨界对话悄然拉开序幕。
开幕式上,学校中药学院2024级中药创新班、科技人文研究院2024级研究生新生,获赠由上海中医药博物馆特别定制的一套具有中医药特色的“闻香识本草”明信片,内有一张百草园实景明信片和六张以不同种类中草药图片、名称、功效等信息呈现的专题明信片,不仅能向新生传播中草药知识,还可提升新生对中医药文化的认同和了解。此外,上海中医药博物馆还专为新生推出“薄荷”邮资宣传机戳,薄荷作为一种常见的中药寓意生命与健康,希望新生努力学习医学知识,为人类健康事业发展贡献磅礴力量。
展览亮点:方寸之间的医学奇境
“邮票里的医学”展览由集邮专家整理提供相关邮品及说明,并结合上海中医药博物馆有关文物、邮品及艺术品共同展示给观众。其中,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徐汇医院消化内科主任医师张杰整理的《疟疾之源——按蚊》《眼病》《慢性肾衰竭的治疗》,以及医学集邮研究会王志华提供的《中国药用植物》《中医药堂》《药用植物加工》等主题邮票、明信片、首日封,使观众有机会透过这些珍贵藏品及其注解,纵观医学的文化传承与发展。
展出邮品的设计融合了摄影、绘画、雕塑、文学创作、工艺美术和自然探索等多种艺术形式,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特别值得关注的是,部分中草药邮票写实生动,色调和谐且搭配巧妙,抒发艺术美感的同时准确反映出植物的自然特征;一些医家邮票的画面设计精致简约,既能凸显医家的形象气质和风采,又给人以美的享受。
新生参观:在启迪心智中传承文化
在讲解专家带领下,新生代表步入展厅,一幅幅精美的邮票映入眼帘,仿佛是一本本打开的医学史书,诉说着医学的故事。展览精心挑选多组中外医学邮品,将古代医学的智慧、现代医学的成就、医学先驱的贡献和现代医学组织的发展等精彩呈现。讲解专家根据这些展出的邮品,将蕴藏在方寸之间的历史讲给学生听,包括从古代医学的探索到现代医学的突破、从传统疗法的实践到尖端科技的亮相等。在古代名医的肖像邮票前,讲解专家融入名医悬壶济世的感人故事,让在场新生受到心灵洗礼。
“这是我第一次这么近距离地接触中医药文化,通过邮票这种新颖的形式,让我对中医药有了更加直观和深刻的认识。”一位新生兴奋地说,“特别是看到那些名医的邮票,让我感受到他们身上那种医者仁心的精神,也激发了我未来投身中医药事业的决心。”
上海中医药博物馆作为全国科普教育基地、上海市优秀传统文化“三全育人”共享基地单位、首批上海市“大思政课”教学实践基地等,更要持续加大中医药文化传播力度,不断推出跨文化高质量展览,为讲好中医药故事不遗余力地发挥作用。
“邮票里的医学”展览是上海中医药博物馆推动中医药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又一有力举措。展览将于10月10日结束,欢迎感兴趣的观众来馆参观,在这方寸之间感受医学文化的博大精深与邮票艺术的独特魅力。
上海中医药博物馆“邮票里的医学”专题展文创图章、“薄荷”邮资宣传机戳发布
2024年9月3日,上海中医药博物馆“邮票里的医学”展览开幕式上同时发布了“邮票里的医学”文创图章和“薄荷”邮资宣传机戳。
“邮票里的医学”文创章,由博物馆邀请学校资深中医专家手书。
“薄荷”邮资宣传机戳,以中药“薄荷”为主题。薄荷”是常见的药食两用的植物,在路边、花坛等地可以找到它,它充满生机,象征着生命与健康的延续。
欢迎大家都上海中医药博物馆(中华医学会医史博物馆)来参观、打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