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讯】馆校“牵手”,赋能青少年思政和科学教育高质量开展

时间:2024-09-30浏览:10设置

 体验中医魅力,探寻科学奥秘。中小学思政和科学教育如何走“新”更入脑入心?馆校联动聚合力,无疑是一条高效捷径。9月27日下午,上海中医药博物馆(中华中医药学会医史博物馆)、上海市铜川学校2024年暑期研学实践总结分享会暨青少年科创教育签约仪式在上海中医药大学举行,并同时通过上海中医药博物馆微信视频号直播。

 上海市文化和旅游局信息技术处副处长毛占刚,华东师范大学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研究所研学旅行教育研究中心主任杨光富,上海中医药博物馆馆长李赣,上海市铜川学校校长夏时勇、党总支书记益永钢、副校长肖维娜和江怡静,以及五十余名师生代表等齐聚一堂,共同见证研学成果的精彩展示和馆校合作协议的签署。

“美育+思政教育”:打造以美育人、以文化人大课堂

 会前,在博物馆讲解老师的带领下,铜川学校的学生们参观了上海中医药博物馆常设展和“邮票里的医学”临展。这个临展以邮票为载体,生动地展现了医学的发展历程和丰富内涵。一枚枚精美的邮票,仿佛是一个个历史的窗口,引领学生们穿越时空,感受医学文化的博大精深与邮票艺术的独特魅力。

 铜川学校国旗护卫队成立于2018年,一批批队员用青春和热血守护鲜艳的国旗,共同书写着成长与进步的篇章。今年暑期,国旗护卫队队员参加了为期三天的集训,苦练基本功,拓展学习多项军事技能。在本次总结分享会上,四名队员以饱满的精神状态和规范的动作展示集训所学的捕俘操,并许下“强国有我”的庄严承诺。

 铜川学校以沿着习近平总书记的足迹走进浙江为主题,开展了“浙韵红绿行”队干部暑期研学实践活动,以及陕西铜川红色之旅。与会人员一同回顾这次研学的精彩瞬间:队员们走进绿色安吉、绿色余村,探访“两山”理念给浙江大地带来的巨大变化;赴薛家寨、陈家坡会议遗址,从革命文物中汲取奋进力量……这次活动不仅是一次沉浸式思政课,更是一场心灵洗礼和精神升华,让队员们对理想、责任与担当有了深刻的理解。

 上海中医药博物馆悠悠八十六载的发展史,是爱国主义教育的绝佳素材。上海中医药博物馆党支部副书记郭峰代表博物馆将《馆史钩沉·图说上海中医药博物馆》一书由赠送给铜川学校图书馆,为学生们了解中医药、体悟中医药、认同中医药、热爱中医药提供载体,进而激励他们立爱国之志、成报国之才。

“研学+科学教育”:培养中医药未来科学家新探索

 自教育部等十八部门印发《关于加强新时代中小学科学教育工作的意见》一年多以来,全国各地积极探索“用好社会大课堂,为科学教育提质”的有效途径。上海中医药博物馆认真落实文件精神,联合中小学开展诸多有益实践,且申报的“青少年的中医药科创教育机制建设与实践”项目成功入选2024年度上海市“科技创新行动计划”科普专项。为扩大青少年中医药科创教育的辐射面和影响力,李赣和夏时勇在仪式上代表馆校双方签署青少年科创教育合作协议,今后将共同建设“分阶段有侧重”的科普科创课程、“校内+校外”的实践体系、“科普+科创”的研学模式等,助力培养中医药未来科学家。

 铜川学校是上海市中医药文化宣传教育基地,不仅依托校内本草创新实验基地开展丰富多彩的本草活动,更在研学实践中融入本草文化。铜川学校学生代表在现场分别以“陕西铜川中医药研学心得” “黄山毛峰与龙井:中国两大名茶之比较”“黄精健脾茶”“新安医学与祁门道地中药材”为主题分享研学成果。李赣受邀点评学生们开展的研学实践,并分享中医药研学中的科学教育理念,认为中医药拥有丰富的科学教育资源,将科学教育融入研学过程可起到“1+1>2”的育人效果。杨光富作研学旅行教育专题报告,从研学旅行的由来、学生汇报的体会、馆校合作的期待三方面展开探讨。

 上海中医药博物馆主编的《生活里的中医药-闻香识本草》一书于2024年8月15日在上海书展正式发布,大学生问道研学营创业团队也同步推出配套研学活动——“百草园寻宝”系列。毛占刚为铜川学校学生代表授书,期望学生们结合该书介绍的本草知识,在生活中深入体验千年中医智慧和本草文化。

 当天活动还设有“十万个为什么”上海市青少年科考报告大赛推介环节,该赛事旨在激发青少年好奇心和科学兴趣、培养科学探索精神与创新能力。中医药蕴含着深邃的哲学智慧和生命科学,是青少年开展科学考察极好的选择,如将中医药研学与科学考察有机融合。

 “馆校合作是推动青少年成长成才的‘双向赋能’。本次活动是上海中医药博物馆与铜川学校合作的又一重要成果,为馆校合作提供了一个新的模式和思路。” 夏时勇在讲话中期待通过越来越紧密的馆校合作,为青少年思政和科学教育提供更多的资源和更好的服务。

 上海中医药博物馆是全国科普教育基地、首批上海市“大思政课”教学实践基地、上海市文化艺术场馆现场教学实践基地(文教结合项目)等,且于2024年5月17日联合铜川学校等20余所中小学成立“培养中医药未来科学家”馆校合作育人平台,今后将进一步探索青少年思政教育、艺术教育和科学教育的创新路径,提升馆校协同育人成效。

返回原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