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草】山药

时间:2025-04-01浏览:10设置


在中国人的餐桌上,山药是一道再普通不过的食材,但它的历史却充满了传奇色彩。早在商周时期,山药便是宫廷贡品,东周各诸侯还曾把山药进贡给周王室。

山药以根茎入药,虽其貌不扬,但它却有着悠久的栽培历史,还曾因避讳皇帝名讳而几度更名,最终成就了"山药"这个家喻户晓的名字。

山药的"避讳"往事

山药在植物学上属于薯蓣科,它就是“科长”,原名"薯蓣"。这个名字在唐朝遭遇了第一次改名风波——为避唐代宗李豫的名讳,"薯蓣"被改称"薯药"。到了宋朝,命运再次捉弄了这个植物,为避宋英宗赵曙的名讳,"薯药"又被迫改名为"山药"。这个充满历史沧桑的名字就这样流传至今。

除了"山药"这个通称,它还有许多别名:怀山药、淮山药、淮山、面山药等,每个名字背后都藏着不同的地域特色和文化故事。

春季养生有山药

早在两千多年前的《神农本草经》中,山药就被列为上品药材。这部中医经典如此描述它:"味甘温,主伤中,补虚赢,除寒热邪气,补中益气力,长肌肉,久服耳目聪明,轻身不饥,延年。"寥寥数语,道出了山药补益脾肺肾、强身健体的多重功效。

春季是食用山药的黄金时节。此时人体阳气相对不足,容易受到湿邪侵袭,出现春困、疲倦乏力等症状。山药味甘性平,能平补脾、肺、肾三脏,具有补脾养胃、生津益肺、补肾涩精的功效,是春季养生的理想选择。

在临床上,山药的应用更为广泛:脾虚食少、久泻不止、肺虚喘咳、肾虚遗精、带下、尿频、虚热消渴等症,都能见到它的身影。经过麸炒的山药,补脾健胃的效果更佳。

道地药材:铁棍山药的传奇

我国大部分地区都有山药栽培,但品质最佳的当属河南焦作(古称怀庆府)出产的"怀山药"。这里的温县、沁阳、武陟等地出产的"铁棍山药"更是山药中的极品,驰名中外。据《温县志》记载:温县怀山药(铁棍山药)在明朝万历年间曾为贡品,被封为”一品山药”。此后怀山药也被历代皇宫所追捧。

铁棍山药(见下图:下图图片来源于网络)得名于其形似铁棍的外观特征:质地硬实,块茎均匀细直,外皮色深,带有铁锈红色斑痕。切开后断面洁白,黏液少而粉性足。在口感上,它细腻香甜,粉糯适中,既满足了味蕾的享受,又保证了药效的发挥。

如何挑选优质山药

市场上的山药产品主要有鲜品和干片两种。优质鲜山药应表皮完整,无腐烂斑点,质地坚实,其中铁棍山药是优质的代表。而干制的山药片则表面皱缩不平,切面呈白色或黄白色,质坚脆有粉性,味淡无酸,嚼之有黏性。

需要注意的是,有些商家会用硫磺熏蒸山药以改善干品山药片外观,同时也有防虫效果。这种处理过的山药片表面光滑,色泽过白,带有酸味,不仅营养价值降低,长期食用还可能对健康不利。因此,消费者在选购时应仔细辨别。

从皇家贡品到百姓餐桌,山药走过了漫长的历史长河。它既是美味佳肴,又是养生良药,完美诠释了"药食同源"的中医理念。在这个注重健康的时代,让我们重新认识这个平凡却不简单的养生瑰宝。

返回原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