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端午安康

时间:2025-05-26浏览:10设置

又是一年端午时,粽叶飘香,艾草摇曳。作为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端午节不仅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还与中医药文化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民谚有云:“端午节前都是草,到了端午便成药。” 端午前后,确实是草药生长的黄金时期,也是采药的绝佳时机。此时,气温逐渐升高,雨量充沛,阳光充足,为草药的生长提供了极为适宜的环境,使得它们的药效达到了一年中的最佳状态。在这个特殊的节日里,让我们一起探寻那些蕴含在传统习俗中的药用植物。

 “手执艾旗招百福,门悬蒲剑斩千邪。” 端午节,挂艾草是最为常见的习俗。人们将艾草挂于门楣或窗户两侧,以祈求驱邪避灾、平安健康。除了挂艾草,人们还会制作艾糕、艾饼、艾草粽等美食,将艾草的清香融入食物之中,别有一番风味。端午时节,艾草还可以熏烟,用以驱赶蚊虫、消毒杀菌,净化室内空气。用艾草煮水洗澡,即“洗艾澡”,也是常见的端午习俗,据说这样可以预防疾病、润肤止痒,使身体清爽健康。艾灸是常用的中医疗法之一,将艾绒或艾条点燃,放置在穴位或特定部位上,通过温热刺激和药物作用来调理身体,达到温经通络、祛湿散寒、消肿散结等功效。现代研究发现,艾草中含有挥发油、黄酮类、萜类等成分,这些成分赋予了艾草抗菌、抗病毒、抗氧化、抗炎、抗过敏、调节免疫等多种生物活性。

 菖蒲在传统文化中具有独特的寓意。其叶片形状似剑,民间方士称之为“水剑”,有“斩千邪”的说法。端午节人们将菖蒲与艾叶扎在一起,悬挂在门窗上,或插在门框、窗户和屋檐等显眼的地方,以驱邪避灾、祈福保平安。在江西、安徽的部分地方,端午节时除了挂菖蒲,还会悬挂蒜头或石榴花。此外,端午还有饮用菖蒲酒的习俗。宋代宫廷和民间都流行在端午节饮用菖蒲酒,认为菖蒲酒可以通血脉、治骨痿,久服能耳目聪明。

 端午时节,除了艾草、菖蒲这些广为人知的“主角”,路边不起眼的车前草同样承载着中医药的智慧。古人将其纳入端午药用植物的行列,让这株平凡野草成为守护健康的“秘密武器”。端午前后,正值梅雨季节,气候潮湿闷热,人体易被湿邪侵袭,出现倦怠乏力、食欲不振、舌苔厚腻等症状。而车前草性寒味甘,归肝、肾、肺、小肠经,是中医眼中天然的“祛湿专家”。《神农本草经》将其列为上品,称其“主气癃,止痛,利水道小便,除湿痹”,正契合端午时节的养生需求。此外,端午阳气旺盛,此时采摘的车前草药力充足,药效更佳。

返回原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