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0月16日下午,上海中医药博物馆迎来了几位尊贵的客人。他们分别是书画艺术家蔡瑞坤先生、顾氏外科传人顾乃芳女士及其先生张熹,一行5人。他们此行的目的是为上海中医药博物馆的藏品收藏添砖加瓦。由上海中医药博物馆馆长李赣接待并主持捐赠会议。

蔡瑞坤先生是名书画艺术家,从事书画工作多年。这次来上海中医药博物馆带来了他的精心绘制的顾筱岩肖像画。顾筱岩(1892年-1968年),名鸿贤,上海浦东人,中医外科医生。顾筱岩自幼随父兄习医,继承顾氏外科医术,擅长治疗疔疮、乳痈等疾病,闻名于沪上,与石筱山、陈筱宝并称“上海三筱”。

顾筱岩
在博物馆会议室里,蔡瑞坤先生谈起了与名医顾筱岩的一段故事。原来,蔡瑞坤先生幼时患“骨结核”,身上的许多关节部位出现了肿块并继发溃烂。遍寻上海名医不得治,病情越来越严重,到了“病入膏肓,无药可救”的境地。其父朋友介绍了中医顾筱岩,称其医术高明,曾经看好过许多疑难杂症。蔡瑞坤先生说初见顾医生,顾医生细查了我的全身,边看边皱眉头,连连摇头,不时还发出啧啧的叹息。随后,顾医生闭着双眼,沉默不语了许久,才有点无奈地对我父亲说你们先回去吧,小孩的情况我晓得了,你明天再来一趟,我给你答复。
次日中午,顾医生与我父亲谈我的病情非常严重。据他判断,中医应该把这种病叫“穿骨瘤子”,当时是个“绝症”,没有能治疗这种病的“特效药”。顾医生说,他经过再三考虑,还是决定想尽其所能来医治孩子的病。他申明再三:能否治得好,他并没有把握,治好了当然最好,倘若治不好,要我们有思想准备。顾医生说治疗的过程非常长,不是一年半载就能见效。顾医生又告诉我父亲,考虑到治疗过程长,经济负担会很重,但医患之间又必须很好地配合,因此他表明了四个要点。第一,、挂号费,他决定只收取我们十分之一的挂号费。第二,顾医生承诺:我们每挂一次号,他会多开两周或更多的药量,减少就诊的次数,减费用支出。第三,根据我的病况,需要他祖传秘方膏药,因用量大,他决定对我施用的膏药全部免费赠送。第四,要求我们每次来就诊,控制在上午十一点半左右到达诊所。以上四点让我与我父亲对顾医生的医德充满了感激与敬仰。经过几年的治疗,我的病真的好了许多,只有左手食指和中指,仍不见起色,指关节已经溃烂到几乎没了原来的形状,药物对它根本就不起作用。顾医生对我父亲说,孩子剩下的两根溃烂手指,想要保留下来是没有可能的,接下来应该把那些坏死的骨头全部切除掉,寻找西医进行手术治疗。最后,在当时的公济医院,遇到了一位从美国来的医生,他切除了我左手食指和中指的溃烂部位,保留了三只健康的手指和全部手掌,使我的日常生活,几乎没有受到任何影响。
蔡瑞坤讲完他与名医顾筱岩的故事,便展示了他创作的艺术作品《一代宗医:顾筱岩先生》。他说他在绘画前,经过多日的思索,方才敢下笔。其实下笔之后,绘了几幅样稿,总感觉画面不能够全面展现顾筱岩先生的精神面貌,思索再三将几份样稿交由顾乃芳女士鉴赏,最终选择此画式样作底稿。创作此画,蔡先生颇为用心。绘画材料上,他使用了珍藏多年偶得自王一亭遗留的国画宣纸。采用了中西结合的绘画笔法勾勒人物形象。落款位置以书法形式叙述了他与顾筱岩的故事。画面下部分用空心新魏碑字体书写了顾氏学术流派的学术思想:医德至上、医术为本、以内治外、内外兼治、辩证施治、理法方药、金水同源、肺肾治之,共32字。此画佳成之后,得到了顾乃芳女士及先生张熹的赞赏与认可。


顾氏外科传人顾乃芳女士及其先生张熹,此次前来为博物馆带来了精装版顾氏外科系列丛书四册,分别是:《顾筱岩方笺存真》、《顾筱岩方笺存真方解》、《中华中医昆仑·顾伯华卷》、《顾氏中医皮屑科:顾乃芳》,顾乃芳先生张熹仔细介绍了这四本书的成书背景与书本内容。

会议结束后,蔡瑞坤先生、顾乃芳女士及其先生张熹,一行5人参观了上海中医药博物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