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8日上午,由上海中医药博物馆主办、上海市铜川学校承办的“青少年中医药科创教育沙龙(第三场)”在铜川学校举行。本次沙龙以“馆区校联动,赋能青少年中医药科学素养培育”为主题,汇聚了普陀区科委、教育局相关负责人,上海中医药大学专家,以及来自上海、南京、厦门等多地中小学的教育工作者,共同探讨中医药文化与现代科创教育融合的实践路径与发展方向。

馆校协同,夯实育人根基
沙龙伊始,上海中医药博物馆馆长李赣在开场主持中,深情回顾了与铜川学校长期馆校合作的丰硕成果,特别是共同编撰的“中医药小学生传统文化教育系列读本”因贴近教学实际而广受欢迎。他阐明,本次第三期沙龙正是在国家加强科学教育的新政策背景下举办的一次关键会议,其意义在于汇聚了来自政府、高校、科研院所及全国多地中小学的精英力量,形成了一场跨界跨地联动的“诸葛会”。他期望通过这样高层次的对话,共同探索并推动青少年中医药科创教育迈向新的发展阶段。
铜川学校校长夏时勇系统介绍了学校以“本草园”实践基地为核心构建的特色课程体系。学校课程实现了从学科渗透到“本草洗手液”“八段锦文创”等跨学科项目式学习的深化,并通过文化节、异地研学等活动,不断拓展学生的学习空间,有效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与科学素养。夏校长表示,希望以此次沙龙为契机,与各地教育同仁深化合作,将中医药文化打造为区域科学教育的特色名片。
课程融合,打破学科边界
在案例分享环节,铜川学校蒋依雯老师以“本草空间+乐享学习”为题,生动展示了学校依托“本草园”开展的跨学科项目式学习实践。学生通过“紫苏洗手液制备”“八段锦教学视频创作”“本草植物身份证设计”等课题,完整经历提出问题、实验探究与成果展示的全过程,在真实情境中培养科学思维与实践能力。蒋老师强调:“我们不仅关注实验成果,更重视学生在探究过程中形成的科学态度与创新意识。”目前,学校相关课程已荣获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一等奖等多项荣誉,逐步形成“本草空间无限”的育人生态。
学段贯通,构建融合体系
华东师范大学张江实验中学学区办公室主任阚磊以“根植岐黄文化沃土,融合科创赋能”为题,分享了张江学区依托“中国硅谷和药谷”区位优势,五年来探索形成的“思政+中医药+科创”三融合育人模式。她指出,学区充分发挥其统筹17所成员校(涵盖小初高)的制度优势,构建了“小学感知、初中体验、高中领悟”的螺旋上升式一体化课程体系,并通过“课程、师资、平台”三轮驱动,打造了开放融合的教育新生态。在实践中,小学阶段重在文化启蒙与香囊眼罩等趣味手工,初中阶段聚焦项目式学习与药膳、精油提纯制作等实践体验,高中阶段则迈向前沿探索,如将脉诊与传感器技术结合、深入高校药企研发实验室等,有效实现了学段贯通与跨界融合。这一模式成效显著,学生的科创作品如“中草药分拣机”荣获市级青科赛一等奖,并能以中医药智慧为全球议题提供中国方案,充分展现了在提升科学素养、增强文化自信与培养家国情怀方面的丰硕成果。
馆校协同,拓展教育资源边界
上海中医药博物馆馆长李赣在“青少年的中医药科创教育机制建设与实践”主题报告中强调了上海中医药博物馆区别于其他博物馆的独特科技属性,指出中医药本身即是医学与科技的结合,其馆藏与研究兼具文化与科学教育的双重价值。他介绍,博物馆作为全国科普教育基地,正积极构建区域科技教育合作网络,通过突出“科学家+教师”教研引领、构建“一体化”的青少年科创教育资源基础、打造“活起来”的中医药数字科普矩阵和虚拟博物馆、本草园元宇宙等线上资源,打破地域限制,为中小学提供丰富的科创教育素材。未来,博物馆将深化馆校合作,计划修订并再版《扬帆起航》科创教材,融入各学段优秀教学案例,并举办中医药科创教师培训班,着力打造贯通各学段的课程体系与师资队伍,以专业的科技资源持续赋能中小学中医药科创教育实践。
专家引领,注入科研动能
上海中医药大学赵庆杰教授教授围绕课题组在中医药领域的创新研究作了专题报告,他从银杏茶发酵工艺的降尿酸功效,到大蒜素的天然防腐应用,再到微流控技术合成青蒿素衍生物,系统展示了中医药与现代科技融合的前沿进展。赵教授指出:“中医药蕴含丰富的科学问题,是激发青少年探究兴趣的优质载体”,其团队的研究成果为中小学开展科创教育提供了生动案例与教学资源。
政策支持,夯实发展保障
在政策解读环节,普陀区教育局副局长瞿志军指出,新近发布的科学教育文件为区域发展指明了方向。他强调,中医药科创教育是落实“科学教育加法”的重要抓手,要充分发挥区域资源优势,推动传统文化与现代科技深度融合。瞿副局长充分肯定了铜川学校坚持35年的实践探索,并表示将继续深化“科学家+教师”协同机制,使中医药科创教育成为普陀素质教育的亮丽名片。

普陀区科委李文波主任具体介绍了区科委在青少年科创教育方面的举措:一是资金支持,2020年以来累计投入约1277万元,其中三分之一用于医学科普类项目;二是基地建设,已建成24个各级科普教育基地,构建“可触摸、可试验”的实践空间。李主任表示,区科委将持续发挥桥梁作用,通过“科普资源清单配送”、举办科创赛事等方式,推动更多优质资源进入校园,为青少年中医药科创教育注入持续动力。
现场参观,体验实践成果
沙龙结束后,与会代表参观了铜川学校的“本草园”实践基地,实地考察学校在中医药文化建设与课程实施方面的成果。从草药种植区到创新实验室,从传统文化长廊到现代科创空间,每一处细节都体现出学校在中医药教育领域的深耕与创新。

展望未来,共育时代新人
本次沙龙通过馆、区、校三方深度对话,全面展现了中医药科创教育在课程建设、师资培养与资源整合等方面的多元实践与广阔前景。与会者一致认为,只有加强跨界协同、深化资源共享,才能使中医药文化在青少年心中扎根生长,为培养兼具文化自信与科学精神的时代新人贡献智慧与力量。
据悉,上海中医药博物馆将继续联合多家单位开展深化合作,共同建设“中医药科创教育共同体”,未来将在课程共建、师资共培、基地共享等方面开展更多探索,助力中医药科创教育走向更广阔的天地。
上海市 2024 年度“科技创新行动计划”科普专项项目——青少年的中医药科创教育机制建设与实践(项目编号:24DZ2301800)
